close

天才老爸盧蘇偉~肉麻教養法

兒子智商 72也能念博士  

從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退休後,創辦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,目前擔任執行長,是知名的潛能 整合專家,也是勵志暢銷教養書作者,足跡踏遍台、美、澳洲、東南亞等地,至今已出版50本暢銷書及有聲書,演講超過五千場,著有《這是我要的人生嗎?》 《只要你想你要,你就得到》《讓天賦飛翔》等書。

從事青少年輔導多年,已化身為親子暢銷書作家的盧蘇偉,深信「天下沒有笨蛋,只有放錯位子的天才!」而且他認為爸媽與孩子相處是拚智慧,而不是「鬥牛」,找對方法,讓孩子清楚自己的目標後,孩子自會走出一條大路。
如果孩子表現一直不如你的期待,不妨做一下智力測驗,找出孩子的優勢能力,用對方法讀書,就能事半功倍。

如果聽到孩子智商只有72時,很多人心裡可能愁苦著:「天啊,這樣的孩子我該怎麼辦?」但前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盧蘇偉,運用肉麻教養法,深信「相信」的力量與21次練習的魔力,讓智力測驗只有72的兒子盧蘇士,一路讀建中、上大學、進研究所,目前還是博士班的準候選人。
盧蘇士當年因為無法適應小學生活,被帶去做智力測驗,結果他的智商只有「72」,得知這樣的結果,盧太太很難接受、放聲大哭,但盧蘇偉信心滿滿地安慰太太:「只要用對方法,天下沒有學不會的事!」因為他當年也是因為找對方法,從此一路順遂,考試總是保持前三名。
70
分的智商 不一樣的天才

盧蘇偉八歲時得了腦膜炎,傷到腦部,直到小學五年級時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,因為總是記不住基本國字,沒念過書的母親當時為了讓他能夠分辨「馬、鳥」「常、裳」,就用歌仔戲的道具自創一套認字法,「馬的脖子上有鬃毛,鳥嘴是尖的,所以頭上有一撇」「常是做官的要經常戴著筆直的方巾,裳是當官的要穿很多衣服」才讓他記住這幾個字。
為了爭一口氣,盧蘇偉每天努力讀書仍不得法,他國中讀了四年,其中有三年是在啟智班度過,勉強考進高職,大學聯考準備七年,考了五次,中間還去當兵,最後因退伍軍人加分的優待,才讓他考進警察大學。

直到大二那年遇到心理系主任馬傳鎮教授,才讓盧蘇偉的人生撥雲見日。由於盧蘇偉在課堂上做了很多心理測驗、智力測驗,結果與他在國中時測的一樣,智商只有70分,讓馬教授不諒解,「如果是這樣的智力怎可能進大學?一定是你不認真。」在聽過他坎坷的求學過程後,馬教授覺得不可思議,也引發研究興趣。最後使用蘇明尼加多項人格智力測驗評量表,經過層層分析後發現,「盧蘇偉,你不是白痴!而是不一樣的天才,因為你的天才沒被發現!」原來他的學習能力評量偏低,但在組織、分析、整合能力的項目分數偏高,尤其創意思考、延伸性思考能力表現特別好,恩師要他善用這樣的優勢能力,不要再用別人的方法讀書,改用自己的方法,果然從大二下學期開始,他的成績總是保持前三名。

把字拆成故事講  解決閱讀障礙
「如果孩子表現一直不如你的期待,不妨做一下智力測驗,找出孩子的優勢能力,用對方法讀書,就能事半功倍。」盧蘇偉建議,但如果只想知道智商高低而測驗,那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。
由於有了自己切身的經驗,讓盧蘇偉對兒子深具信心。上學不久,盧蘇士出現閱讀障礙,最後盧蘇偉發現用「字」說故事的方式,例如「孝,就是有個土包子打了兒子一下」,學會這個方法後,盧蘇士就自己發展看字說故事的能力。「教,就是土包子打兒子後,有人在旁拍手叫好。」盧蘇偉坦言,有時看到太太抓狂的場面,他便會出面用他的方法讓兒子了解難題所在。

給孩子信心 不要「預告失敗」盧蘇偉發現,「教養出問題其實與預告失敗有關。」如果一直指摘孩子笨,嫌孩子能力太差,孩子哪來的信心?根據他的經驗,爸媽要先了解孩子的目標,與孩子共同找方法、甚至一同完成,當孩子因為目標明確,而改變態度後,一切也就跟著轉變。他建議家長要盡早讓孩子找出人生的目標、存在的價值,孩子就會自動去做,父母只要站在支持者角度。
二○○五年盧蘇士小學畢業前夕,盧蘇偉想送一份特別的畢業禮物,最後盧蘇士決定要騎單車環島。「自從做完這個決定後,我那不會騎車的兒子,自己每天在公園練習。」幾天後父子兩人展開旅程,出發第一天就發生一連串事故,下大雨、半路被狗咬、爆胎等一籮筐衰事,到後來甚至單車被偷等離譜的事都發生過,這段艱辛環島過程,盧蘇士全都寫在日記裡,沒有抱怨,只有感恩,他的日記還以《陪你去環島》出版,這項創舉讓一個成績很差的孩子,得到全校師生按讚的回應,這讓盧蘇士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。

全力支持智商72兒子念建中
盧蘇士升上國中後,有天突然回家對他說:「爸爸,我要念建中。」自知兒子斤兩的他,沒把「兒子,你先照照鏡子吧!」這句話說出口,卻讓他想到少年時,也曾對父親說他要考大學的情景。盧蘇偉還記得父親坐在椅子上不斷地抽菸,一根接過一根,不知過了多久才緩緩吐出:「兒子啊,爸爸媽媽無法幫你做任何決定,但你決定的事,我們一定全力支持。」於是這段智慧的話,盧蘇偉也如數地對兒子說。

當盧蘇士國中第一次基測成績出爐,滿分302分,但他只有203分,落差這麼大,媽媽看到後對兒子說:「少年仔,不要太勉強!」沒想到盧蘇士胸有成竹說:「我早知道第一次不可能,第二次我一定可以。」果真第二次基測,從考場出來的兒子喜孜孜地與爸爸一起對答案,最後,盧蘇士如願進建中。其實盧蘇偉曾暗自憂心兒子會跟不上,試圖要他轉學,因為建中生平均智商140,PR值(百分等級)在99以上,但他兒子智商只有72,PR值80。
當建中第一次考試成績出來,45名的盧蘇士,距第44名還差了十多分,他樂觀地想:「我比起考高分的同學幸運,每次可以有20、30分進步的空間。」反而很開心地訂出每學期進步的速度與名次,並逐一達到目標。

天才不是聰明 而是比任何人用功
盧蘇偉分享另一個讓兒子努力不懈的原因。心理學者傅佩榮到建中演講時提到,當年只用三年不到的時間,便拿到耶魯大學博士學位,被視為天才的祕訣不在於他聰明,而是他比任人何都用功,並勉勵學子如果與他一樣每天K書12小時,保證書可以讀得很好。於是盧蘇士也決定效法,果然成績大有精進,立下志願要考上台大經濟系。

但大學聯考最後未能如願,只考進政大經濟系,盧蘇士從大一就準備台大轉學考,最後因微積分差一分與台大經濟系失之交臂。但盧蘇士樂觀地想:「這都是上天賜給我的最好禮物,它要我每天都過得像高三生,苦讀12小時。」如今盧蘇士念完碩士,正準備博士班,也因為目標明確與堅信「相信」的力量,盧蘇士心裡已有一套自創的經濟學理論,讓他有信心地在未來二十年要拿諾貝爾經濟學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llip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